影子战争:几张图看战火下的欧洲何去何从

俄乌冲突升级已经过去50多天,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这事还没定论,北约又开始欢迎芬兰和瑞典的加入。这两天,两国领导人专门会面讨论了此事。

俄罗斯一共有三个欧洲出海口,图上标注的是其中两个圣彼得堡和摩尔曼斯克。

再看图上四个邻国同俄罗斯的边界线。四条线中,芬兰的最长芬兰和俄罗斯有约1300公里的边界线,是欧盟成员国中与俄边界线最长的国家。并且,中间还没有什么高大山脉阻挡。

如果两国真的加入,那北约与俄罗斯的陆地边界将增加一倍以上。换句话说,俄罗斯对北约,国门大开。

欧洲面临更大危机,但北约的影响力,只会更大北约能“续命”到现在,靠的正是不断贩卖战争焦虑,挑起热战,裹挟着欧洲国家一起参与。用欧洲人自己的话说,北约就像是用绳子拴着受惊的小狗一样,领着欧洲参战。

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用三个词,总结了50多天来,英国在此次俄乌冲突中做的事情声援乌克兰、挑唆中东欧国家、指责法德。

冷战结束,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,欧盟内部形成了新欧洲(中东欧国家)和老欧洲(西欧国家)两大派。新老欧洲在经济、债务、难民等问题上本来就有很大矛盾。

前三轮制裁的间隔不过两三天,第一轮更是在俄乌冲突升级之前就落地。但从第四轮到第五轮,隔了24天,欧盟内部的意见,愈发不统一。

最终的结果,就是北约变强,欧盟变弱。这种结果,英国乐见其成,毕竟,英国现在已经不是欧盟成员国,而是北约的重要成员国。北约好,英国的地位,也会水涨船高。

历史上,欧洲不缺强国,也曾统一过欧洲大陆,但最后的结局,都是走向分裂。之前,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是英国的“离岸平衡”。

谁弱,英国就帮谁,谁强,英国就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对抗欧洲历史上的七次反法同盟,几乎次次都是英国主导。

随着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新调整,美国利用这种“均势”,把“离岸平衡”的岸线从英吉利海峡的对面转移到了大西洋彼岸。

美国的逻辑很简单,利用俄罗斯,削弱欧盟,然后,让自己领导的北约,在欧洲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俄乌冲突升级第一周,有67亿美元流出,已经超过了英国脱欧公投那一周的流出数据,创下了自有数据可查以来的最高纪录。

根据美国洲际交易所的数据,美国能源类垃圾债相对于美国国债的利差,已经低于美国垃圾债整体相对于美国国债的利差。

而在俄乌冲突升级前,能源类垃圾债的利差甚至要比整体垃圾债利差高出约12个百分点。摩根大通预测,再有几个月,就能有680亿美元的能源类垃圾债,从“垃圾级”升回“投资级”。

页岩油气有一个盈利线,只有当油价高过盈利线,这些企业才能生存。而让这些债券从“比垃圾还垃圾”到“可以投资”的,正是不断飙升的能源价格。

2015年,默克尔和奥朗德就结伴前往莫斯科,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商谈乌克兰停火事宜,并且达成了一致,最终还签订了停火协议。

今天,欧洲没能和当年一样。现在欧洲发挥的“作用”,仍是美国希望的那样做美国控制世界、调节世界的工具。

这些手段,是美国长期以来为巩固其地位精心设计的,这些手段曾培养了一大批美国价值理念的追随者,他们也让美国的影响力,覆盖全球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