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杯局势图:西欧成垄断之势 东欧走向没落

讯 划分欧洲足球版图,惯以地缘政治为准,大而化之差可分为东欧、西欧和北欧,细分还有中欧、南欧等。几大地域球风不尽相同,却在交流同进步。欧洲杯是欧洲足球大融合的契机,也是地域足球争奇斗艳的舞台。然而小组赛战罢, 西欧足球依旧强势,而东欧和前南两大昔日的足球圣地如今已归尘土。

目前所谓“欧洲7大豪门”尽数来自西欧(包括中欧,中南欧等),以西班牙和德国为旗帜,外加英法意荷4大世家,葡萄牙自“黄金一代”崛起,凑齐七星之数。西欧从80年代“接管”欧洲杯,诞生的8个冠军有6个来自该地域;本届杯赛除荷兰出局外 ,其他诸强皆小组顺利出线,所余一个是来自南欧的希腊,一个属于传统东欧地界的捷克,冠军也必将再次诞生于斯,这些都足见西欧足球之昌盛强势。

对于当代球迷来说,已习惯了西欧称霸欧洲乃至世界,该地域保持超级强势的原因不外有以下这么几个。其一,联赛良好运转。不仅传统的五大联赛尽在其中,葡超和荷甲也是欧洲顶级联赛中的佼佼者。优质且运转良好的联赛对于国家队的贡献有二: 一者俱乐部能批量输送人才,往往能形成“国家俱乐部队”;二者高水平联赛对国脚的能力有很大提升,有资格参加欧冠(微博专题)等顶级赛事效果更佳。其二,人才体系完备。西欧诸国足球人才更新速度极快,尤以西班牙和德国两大豪门为甚,意大利出现人才断层,算是反例。其三,西欧国家队有长期稳定的打法。西班牙上承阿拉贡内斯,勒夫也发展了克林斯曼,范马尔维克和普兰德利革了祖宗的命,但前者有世界杯亚军在手,本届毁于内讧;后者顺应了世界足球潮流,防守本色也未尽失,两者只要继续坚持下去,未尝不能在大赛再有收获。

再说东欧和前南足球,大范畴中可将前南列入东欧。1958年9月28日,苏联3-1击败匈牙利,此为欧洲杯史上首场比赛。当时同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国乃世界足坛的无敌劲旅。5年前,匈牙利做客温布利6-3横扫英格兰,是为现代足球鼻祖史上首次主场认 栽。60年代中期开创经典442,马斯洛夫在基辅迪纳摩也不谋而合的推出同一阵型,两名帅无师互通交相辉映,此乃东西欧足球的第一次分庭抗礼。正是有了东欧足球的崛起,才有了欧洲杯的起步与发展。前5届赛事的决赛周从四强战开始,首 届东欧球队4占其3,苏联、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包揽前三。此后三届,东欧合取亚军3次季军1次,直至1976年扩军前最后一届,捷克斯洛伐克点球击败西德,附送帕年卡“勺子”问世,东欧足球在欧洲杯的“黄金岁月”才告一段落。此后虽有1980 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季军和1988年苏联的亚军,也只是偶露峥嵘难以为继。“苏东(微博)剧变”后,东欧足球更是跌入谷底,直到2008年俄罗斯杀入四强让人有旧梦重温之感。

本届16强有5支东欧球队,仅捷克逃出生天,东道主波兰乌克兰以及实力最强劲的俄罗斯都未能闯过小组关。前南足球的最后旗帜克罗地亚的出局最是令人扼腕,而塞尔维亚、波黑和黑山等前南球队以及保加利亚等巴尔干球队早已折戟欧预赛。可以说目前的几支东欧球队,已经浑然没了当年苏联和南斯拉夫足球的英姿,何解?

原因同样有三。其一,“解体红利”消耗完毕。苏、南解体后,留下莫斯托沃伊、苏克和米贾托维奇等一代足球精英,他们出身于苏、南的足球体系,接受举国精英化培养,解体后精英们各自聚集于新国家队,更易激发新的足球能量,这就是所谓的“红利”。而如今新一代东欧球员对苏联和南斯拉夫时代已经陌生,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足球培育体系,而这种足球体系的土壤即便能培养出天才球员,也难以组成强大的国家队,这就涉及到下面两个原因了。其二,“独立国家存在感”削弱。苏、南解体后新国家并立,急于获得国际认可,而足球是他们可以利用的最有效方式;球员们也希望能在足球场上建功立业,向世人展 现新国家的独立性。这种情感是巨大的额外动力,现在的球员很难体会。其三,联赛伪职业,赌球重灾区。今年2月的一份调查 显示,东欧10国联赛中有44%的球员知道假球存在,12%直接参与过,还有层出不穷的足坛腐败丑闻,这些严重腐蚀了东欧足球发展的根基联赛。而联赛更根植于青训体系,由于东欧诸国已纷纷加入欧盟,球员转会频繁,再加上金融寡头过于看重眼前利益,导致青训急剧萎缩,人才出产量大幅下滑,再也不复苏、南时代人才辈出的盛景了。

发表评论